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是胆结石的一个危险因素,这与之前提到的节食原因大致相同。
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未清洗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就直接食用,以及在用餐前和如厕后不洗手。这些不良卫生习惯与胆结石症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约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胆结石,保守估计患者总数超过600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情况更加明显。无论哪个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都高于男性。胆石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约有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胆结石,保守估计患者总数超过600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胆石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50岁后显著增加。无论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始终高于男性。胆石症的影响相当严重,轻度时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腹部不适;严重时则会引发剧烈疼痛,甚至可能导致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败血症等并发症。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长期对胆囊和胆管产生刺激的胆石,可能还会导致胆囊或胆管癌的发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胆石症的预防都极为重要。治疗之前应注重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饮食调整。当高糖食物进入体内的糖分超过身体的生理需求时,这些多余的糖会转化为甘油三酯(脂肪)或胆固醇,并储存起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肥胖,同时也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胆囊的排空功能,导致胆汁淤积,这样就容易形成胆石。糖尿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较高,这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应该适量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肥腻的猪、牛、羊肉,动物的肝脏、肾脏和脑等内脏,以及蛋黄等含有较高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
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多种肝脏疾病,比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这些慢性肝病为胆结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肝硬化患者发生胆结石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几倍,这就是一个明证。此外,一些长期使用的药物,特别是雌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会抑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胆囊内胆汁过度浓缩,从而容易形成胆石。尽管中药人参被视为一种滋补佳品,但它不仅能够抑制脂肪分解,还具备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也可能促进胆石的形成。某些食物可能在预防胆结石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可以适当增加它们的摄入量。这些食物包括:可以抑制粘蛋白产生的生姜;有助于减少胆固醇吸收的玉米和包心菜;干扰胆石成分结合的核桃和南瓜子。鸡蛋黄则有双重作用,尽管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其中的卵磷脂却能帮助稳定胆汁成分,防止结石形成,真是“不可多得却又少不了”的重要成分!
长期低脂饮食会影响胆囊和胆道上皮组织的保护作用,因为维生素A和E都是脂溶性的。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上皮组织不健康,更新和修复过程缓慢,容易引发炎症,而炎症又可能诱发胆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