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出现发烧、脱水等症状,并且持续出现腹泻,那么很有可能是宝宝患上了胃肠炎。
引发胃肠炎的原因有很多:
1、肠道感染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尤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如果孩子过度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疾病,还可能导致霉菌侵袭胃肠道。
2、呼吸道上方的炎症、肺炎、肾炎和中耳炎等不属于胃肠道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从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增加。
3、婴幼儿饮食方式不合理,会导致孩子吃得太多或太少,或者过早、过多地摄入淀粉类和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或突然断奶等也可能引起孩子腹泻。
4、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增加,造成肠道不适。同样,气候变热可能减少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进而引发急性胃肠炎。
胃肠炎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在腹泻期间不应停止喂奶,但可以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各次喂奶的间隔。乳母在此期间应注意饮食,少食用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同时在喂奶前多喝水,这样可以稀释奶水,有助于宝宝的消化。
2、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在腹泻时应避免添加新的辅助食品。当婴儿腹泻严重时,需要停止喂养牛奶,暂停喂食6~8小时。在禁食期间,可以给婴儿喂胡萝卜汤、焦米汤、米汤和苹果泥。胡萝卜汤的热量较低,脂肪含量少,同时含有果酸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大便情况。苹果的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较小,同时脂肪含量低,在其含有的果酸作用下,还具有收敛效果。
3、对于较大月龄的宝宝来说,可以适量减少单次食用山药粥、蛋花粥、烂面等食物的量。
4、当宝宝出现尿量减少、口渴、嘴唇干燥等症状时,应该给予口服补液盐水或糖盐水。
中医治疗胃肠炎的方法:
1、胡萝卜粥:用10克胡萝卜,50克糯米。先把胡萝卜炒熟,再磨成细粉。将糯米加水煮粥,再加入胡萝卜粉一起食用。胡萝卜有促进消化的效果,适用于8个月大以上的宝宝消化不良。
2、豆蔻粥的制作方法是:取5克的豆蔻和2片生姜,再加上50克的粳米。将豆蔻捣碎成末后与粳米一起加入水中煮沸,然后加入生姜和豆蔻末继续煮成粥。这种粥可以温暖胃部、帮助消化,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特别是那些容易腹部感到寒冷、呕吐或者有虚弱腹泻症状的宝宝食用。
3、香姜脱脂奶的制作方法是:取2颗丁香,加入5毫升姜汁和250毫升脱脂奶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待去掉丁香后,可以加入少许糖进行饮用。这种奶可以温和地缓解胃部不适和止住泻症。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有消化不良和腹泻的婴儿。
4、橘饼茶的制作方法如下:准备2个橘饼,将其切成薄片后放入茶壶中。接着,用沸水冲泡橘饼,大约15分钟后即可饮用。这种茶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孩,能够缓解因进食引起的腹泻症状。
5、糖炒山楂的制作方法:准备30克山楂和15克红糖。将去核的山楂与红糖一起炒五分钟,然后用热水泡泡后,可以开始饮用了。山楂有助于促进消化,适用于一岁以上因食用过多肉类引起的宝宝腹泻的情况。
6、莱菔麦芽汤是一道神曲草药汤:用20克神曲、10克炒莱菔仔和10克炒麦芽加水煮20分钟后可以饮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宝宝,对于因过多吃面食引起的腹胀和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槟榔莱菔饮的制作方法如下:取10g槟榔、10g莱菔仔和10g鲜橘皮,再加入12g白糖。首先将槟榔打碎,然后将莱菔仔放入小锅中炒香后捣碎。取一个新鲜橘皮,将其剪成细丝状。将以上三种药材加入水中煮沸10分钟,去除渣滓,保留汁液,再加入白糖后饮用。此饮品有助于促进消化、舒缓胃肠胀气,并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宝宝消化不良、口臭和腹泻的情况。
8、车前子粥的制作方法如下:取30克车前子,用纱布包裹起来,加入500毫升水,煎煮至剩余300毫升,去除渣滓后,再加入50克粳米煮粥,分成2次,温热地喂给1岁以上感染性胃肠炎的宝宝。
9、乌梅葛根汤的制作方法如下:准备10克乌梅和10克葛根,加入250毫升水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20分钟,去除杂质,再加入少量红糖,分次饮用。此汤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特别是秋季腹泻的情况。
10、陈皮红枣汤是一道有效缓解消化不良和腹泻的食疗方。食材包括12颗洗净晾干的红枣和10克晒干的陈皮(即橘皮)。首先,将红枣放入铁锅中微炒至微焦,然后加入洗净的陈皮和适量水煎煮15分钟。此汤可当作代茶饮用,适宜于6个月以上患有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宝宝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