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古称口僻,俗称吊线风,是足阳明筋脉受损所致。其表现为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另一侧歪斜,严重时可能出现口角流涎,食物在患侧齿颊之间滞留,因此患者由于口歪,说话吐字不清。面瘫并不伴随偏瘫,属于周围性面瘫。下面我们来看看面瘫是否适合艾灸治疗。
艾灸能不能治疗面瘫?面瘫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过度劳累,机体的正气不足,血脉空虚,免疫力低下,然后风邪侵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凝结,面部的少阳经络和阳明经筋没有足够的滋养,导致肌肉松弛无法收缩,并且出现病症。治疗的重点是驱散风邪,畅通经络,增强气血,通过艾灸特定穴位,能够有助于驱散风寒,排除瘀血,活血通络,明显改善面瘫症状。
面瘫常采用艾灸疗法,主要以阳明经腧穴为主要穴位,辅助使用足太阳经腧穴。
治疗原则:消除风邪,舒畅经络,滋养血液,促进身体运转。
艾灸的穴位按摩方案:颊车穴、地仓穴、翳风穴、合谷穴、阳白穴、外关穴、足三里穴、下关穴。
艾灸的使用方法:对于病症如翳风,可以通过在合谷、下关和外关穴位进行灸治来散发风邪,促进经脉血液循环;对于颊车和地仓穴位,可以通过灸治来调节局部经气,促进经脉活络;而对于阳白穴位,则可以进行灸补来滋养脾胃,增强气血的生成。
灸法:
1、温和的灸疗:每次选择4-7个穴位,每个穴位进行灸疗5-15分钟,每天进行1-2次灸疗,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完整的疗程。
2、隔姜灸的方法是每次选择4-6个穴位,在每个穴位上进行507壮的灸法,使用黄豆大小的艾炷,每天进行一次灸治,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完整的疗程。
过度劳作、身体虚弱,感受到寒风的邪恶侵袭,导致头面部位不适,经络堵塞,气血阻滞。除了面肌不收缩,口眼歪斜,头晕耳鸣等常见症状外,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典型的耳后疱疹,皮肤呈现红色,疼痛剧烈。
治则的原则:以根本治疗为主,以找到病因为基础进行治疗,主要目的是祛除风邪,解毒,同时辅助通络,引导正气。
施灸的穴位选择如下:主穴:阳白、太阳、水沟、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选择身体健康一侧)。配穴:攒竹、迎香、外关、风池。
灸法:
1、温和灸疗法:每个穴位进行灸治5-1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7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天后再继续灸治。
2、隔日灸疗法:每次选择5-7个穴位进行灸治,每个穴位施灸5-10壮,每天进行1次灸治,连续进行7次作为一个完整的疗程,然后休息1天后再进行下一轮灸治。
3、蒜灸疗法:将新鲜大蒜捣成泥状,敷在穴位上,再用蚕豆大小的艾草炷进行灸烧。每次选择5-7个穴位,每个穴位进行灸烧5-10分钟。每隔一天进行一次疗程,连续进行5次,然后休息一天后可继续进行灸疗。
经过两周的面瘫后,患者的情况变为经脉痹阻,气滞血瘀。患者的面部感到麻木和无感觉,面部肌肉变得弱而无力。当闭上眼睛时,患病一侧的眼球会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的巩膜,也可能出现鳄泪症或者感觉到面部局部板滞。舌头变得紫暗或者有淤血点,脉搏细且涩。
治则的方法是从根本上治疗,从原因出发治疗,着重于活血祛瘀,辅以通络引导正气。
施灸时的穴位选择:主穴包括:阳白穴,水沟穴,地仓透颊车穴,牵正穴,合谷穴(健侧)。配穴有:丝竹空透鱼腰穴,完骨穴,四白穴。
灸法:
1、温和的灸疗:每个穴位进行10-20分钟的灸疗,每天进行1-2次,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疗程,在休息一天后可以继续进行灸疗。
2、雀啄灸:每个穴位进行灸疗5-15分钟,每天进行1-2次,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一天再继续进行灸疗。
3、姜灸的方法是使用类似枣核大小的艾绒,每个穴位可以施灸3-7次,每天进行一次,总共进行5-7次为一个疗程,然后休息一天再继续施灸。
患者面瘫病程超过2个月,除了具备面瘫的主要症状外,还有经常乏力、胃口不好、耳朵出汗和鸣响、眼睛干涩、唾液分泌减少以及眩晕症状。
治疗原则:以根本为主,以因由为主,应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进行灸法时,需要注意的穴位包括: 主要穴位有:阳白、攒竹、水沟、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健侧)。 辅助穴位有:丝竹空透鱼腰、迎香、足三里。
灸法:
1、温和的灸疗:每个穴位可以进行10-20分钟的灸疗,每天进行1-2次,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一天后可以继续进行灸疗。
2、雀啄灸的疗程是每个穴位灸烧5-15分钟,每天进行1-2次,连续进行5-7次,然后休息一天后再继续灸烧。
3、隔姜灸的方法是每次选择4-6个穴位,每个穴位使用桃核大小的艾条进行灸疗,每次灸烧5-7根艾条,每天进行两次,连续进行六次为一个疗程,然后休息一天后再进行下一次灸疗。
1、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面瘫的首选方法,能明显改善症状。如果发现艾灸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其他治疗。
2、在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护面部,御寒避风,建议戴上眼罩和口罩以提供额外的防护。
3、宜于休息,少食辛辣,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