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失眠是一种常见问题,困扰了许多人。失眠会带来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效率,甚至干扰社交功能。据统计,目前一般人群中,失眠患病率约为10%~20%,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失眠症的临床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感觉睡眠不足、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醒后感到疲劳等。只有偶尔或暂时性的失眠不能被称为失眠症。如果上述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则可被认定为患有失眠症。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还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睡眠是人类的生理需求,对于身体修复、整合和巩固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睡眠质量不好,可能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各项身体功能都会逐渐下降,失眠问题将更加严重。
首先,要克服对失眠的恐惧心理,只有偶尔几个晚上失眠不会有大问题,相信自己的身体会自行调节和适应,等到困倦时就会自然入睡。其次,要仔细查找导致失眠的原因,并积极治疗引发该失眠的潜在疾病。再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尽快解决心理问题,恢复正常的睡眠。
抓住瞌睡虫降临的良机:
让我们了解一下瞌睡虫三次到访的时机吧。因为我们的祖先把相同的睡眠节律传给了我们,教导我们在日出时工作,在日落时休息。
NO1:
瞌睡虫第一次降临的时刻是晚上9点到10点,这段时间被视为理想的入睡时机,有益于身心健康。目前,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人仍然遵守这个习惯,并很少遭受失眠之困。一旦错过了9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他们就不太容易产生入睡的欲望了。
NO2:
第二次瞌睡虫到来的时间大约在晚上12点左右。12点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界点,如果在12点前入睡,可以更好地修复精力和体力;而如果在12点后入睡,即使第二天早晨多补充一些睡眠时间,也不能达到12点前入睡的效果。如果晚上过了12点仍然没有入睡,头脑通常会变得异常清醒、思维活跃,此时是进行伏案工作的好时机,但如果长期在12点后入睡,则对健康不利。
NO3:
当第三波困意袭来时,若是在12点之后还想睡觉,必须等到凌晨3点左右才能再度入眠。如果经常因为第三波困意而入睡,会导致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心神不定、情绪低落,还容易发脾气。
了解到瞌睡虫的三次到来规律,有助于掌握好睡眠的节奏。如果错过了其中一次机会,也没必要着急。毕竟现在瞌睡虫还没到,醒着也是醒着的,不妨起身做些事情,或者静静地等待下一次瞌睡虫的到来。这样就不会花太多时间躺在床上焦虑地煎熬自己,一直催促自己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