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表现有哪些症状呢?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新生儿黄疸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五个主要的症状:肤色发黄、眼白发黄、尿液深黄、粪便浅黄、食欲不振。
1、轻度的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浅黄色,主要局限于面颈部,或者可能波及到躯干,巩膜也可能在2~3天后出现黄染,然后在第5~6天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严重的生理性黄疸同样会从头部开始,然后蔓延到全身,呕吐物和脑脊液等也可能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出现黄染,尤其是在早产儿中可能会持续到4周,其粪便仍然是黄色且没有胆红素。
2、轻度黄疸的颜色呈浅花色,而重度黄疸的颜色则较为深沉,但皮肤仍然保持红润,透出一丝黄色。
3、黄疸常出现在身体的躯干、眼白和四肢的近端,通常不会超过肘部和膝盖。
4、新生儿通常情况良好,没有贫血问题,肝脾没有肿大,肝功能正常,不会出现核黄疸。
5、早产儿常较足月儿更容易发生生理性黄疸,该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能会稍微延迟1~2天,而且黄疸的严重程度较高的时候,消退的速度也较慢,可能需要2~4周的时间。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1、能自愈
多给宝宝喂糖水可以加快黄疸的消退,无需进行治疗。但是当黄疸情况较严重时,需要进行光疗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避免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情况。
2、湿热型
小儿出现黄疸时,会表现为皮肤呈鲜明的黄色,并带有枯黄的色调,还会伴随发热、焦躁、哭闹、口渴、呕吐、尿液变黄以及便秘等症状。通常采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进行治疗。如果患儿同时出现高热、焦躁、呼吸急促,或者抽搐、昏迷,并伴有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此时需要进一步处理。
胃肠道症状。这种类型的疾病通常病情较重,多见于核黄疸患者。可以口服中成药,比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也可以使用汤药,如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物,用水煎服。如果患儿已经昏迷,无法口服中药时,可以采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进行灌肠,每天一次。或者可以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综合治疗方法。
3、瘀滞型黄疽
可以看到,面目和全身发黄,黄色变得更深且不明亮,逐渐加重,身体变瘦,食欲减少,大便变得稀溏,还伴有皮肤出血和淤血斑点等。中医认为这是热邪深入,伤及脾胃,导致血液淤滞,因此治疗需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方面可以使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4、脾湿型黄疸
小孩子的皮肤变黄,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不容易恢复,颜色晦暗,面色没有光泽,身体消瘦,无力,食欲减少,大便稀软,四肢温度不足。治疗可以采用健脾化湿、和中的方法。中药方面可以使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也可以使用中成药健脾丸、地茵合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