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脾胃是人体后天的基础,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忧虑、嗜食偏好、饥饱不均等都可能对脾胃造成损伤。那么脾胃虚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寒会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脾胃虚寒的原因和症状吧。
脾胃虚寒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导致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饮食无节制,频繁食用冷饮或冰冷的食物。此外,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容易导致胃病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脾胃虚寒的患者可以多食用胡椒猪肚汤和生姜水。胡椒和生姜都是能够增强胃功能、温暖胃部的调味品,可有效调理脾胃虚寒的症状,促进脾胃健康恢复。当然,如果出现胃痛症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器质性胃病,建议最好前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
脾胃功能不强的表现:
脾气虚的表现包括:腹部胀满感,饭后尤其严重,口味变淡甚至对食物没有兴趣,甚至不想吃东西,大便稀溏,精神不振,身体瘦弱,四肢乏力,气力不足,说话少言,面色苍黄或苍白,有时四肢浮肿,舌苔淡白,脉搏缓慢虚弱。
如果表现为脾阳虚,则会出现以下症状:腹部胀满,食欲减退,腹痛持续,喜欢温暖喜欢按摩,四肢感觉寒冷,大便稀软清稀。或者出现肢体乏力,肢体浮肿,排尿不畅,或者出现白带增多稀薄的情况。舌质淡黄胖嫩,舌苔白而滑。脉搏沉缓而无力。
脾不统血的表现包括以下方面:脾气虚弱导致运化功能减弱,气血亏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搏缓弱。也可表现为多种出血症状,例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脾不统血导致的便血,大便中带有血液,或者大便之后出现出血,血液颜色暗紫,或者大便呈乌黑色,同时伴有脾气虚的症状。对于脾不统血导致的月经崩漏,表现为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出血无尽无休,血色淡薄,面色苍白或虚浮,身体疲倦,四肢不温暖,气短懒言,食欲减退,便溏等症状。
如果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话,就会出现以下症状:面色苍白,容易晕眩、出汗,呼吸短促,感到疲倦,食欲减少,大便稀溏、腹部沉重,经常感到想上厕所,尿液浑浊像米泔等。这种情况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痔疮脱出以及长期腹泻等疾病。
如果出现胃阴虚的表现,可以看到以下症状: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是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脾胃虚寒的表现包括:胃痛隐隐,持续不止,感觉冷痛不适,喜欢温暖,喜欢按摩,空腹时疼痛严重,进食后会缓解,劳累、食用冷食或受凉后疼痛会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清水,食欲减少,精神疲乏无力,手脚不暖和,大便稀软,舌苔浅白,脉搏弱。
脾胃保养的方法:
为了预防脾胃疾病,关键是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在平时我们应该注意脾胃的保养:
1、情感因素会对食欲、消化和吸收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要保养脾胃,首要的是要保持情绪良好。根据研究,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导致食欲减少、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等问题,而良好的情绪对胃肠系统的正常运作是有益的。
2、饮食调节是维护脾胃健康的重要方法
所以,饮食要有规律,三餐要按时按量,不要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配合荤食。需要经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的需求并保持通畅的大便。少吃刺激性和难消化的食物,比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较大的食物,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
3、关注温度的变化
有句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句话确实有经验之谈,因此注重保持身体的温暖非常重要。在春秋季节天气变化无常的时候,对于有虚寒胃痛的患者来说,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尽量避免受到寒冷的影响;对于有脾虚泄泻的患者来说,可以在脐中贴上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当少吃生冷的瓜果等食物,如果感到胃脘部发冷的话,可以及时喝一些生姜茶来缓解。
4、乒乓球等,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太极练习拳击、进行气功等活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更强,提高消化液的分泌量,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也能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消化系统的衰老。此外,在每晚睡觉之前,可以躺在床上用双手按摩腹部,来回按摩40到50次,这有助于促进脾脏的运行,消除积聚的滞气,清理体内的废物,对脾胃保健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