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小暑节气,一到这个节气,很快就要迎接三伏天了。进入三伏天后,气温升高,环境变得闷热,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损害身体。而这正是进行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有益于身体健康。那么,如何在三伏天进行中医养生?以下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怎样在三伏天进行中医养生?
清热祛暑
7月11日开始进入初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即将来临。尽管初伏不是最热的时候,但气温依然会极高。若不注意保健,身体将难以适应高温,有中暑风险。
轻微中暑时可前往阴凉处休息片刻即可康复,但若中暑程度严重,患者更容易发生热痉挛、昏厥等症状。因此,进入三伏天后,应当采取清热解暑的措施。例如多食梨、西瓜等水分丰富的解暑水果。再如,将竹叶冲洗干净,用开水冲泡成茶后饮用。
健脾化湿
三伏天来临后,并非每日皆晴朗无云,时有雨水降临,而雨势常属猛烈。叠加酷热天气,常见人们寻避空调室内,皆处湿气环绕之中,易致湿邪侵袭体内。尤其易损伤阳气,引发阳虚不适。
若不及时驱散体内湿邪,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腹痛、腹泻等问题。因此,在入夏后需注意健脾化湿,如喝薏仁粥、茯苓茶,有助于淡化、排除体内湿气。
补养津液
进入三伏天后,气温会持续升高,虽然初伏不是最炎热的时候,但温度也相当高。由于外界气温升高,皮肤的水分容易蒸发。再加上酷热的天气,人体内的火气会增加,导致人们更容易出汗。大量水分流失后,可能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
建议在三伏天时,要注意补充津液。多食用水分丰富的水果,煲汤时加入五味子、北沙参等具有滋阴生津作用的中药材,每天按时饮水,有助于滋补身体。
初伏时节适宜食用哪些食物?
苦味食物
初伏即将来临,提议大家开始多食用苦味食物。这类食物有利于清热解暑,适量摄入也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疲倦不适。
常见的食材有苦菜和苦瓜,具有苦味,通常可用来炖汤。在夏季,很多人会用苦瓜和排骨一起炖汤。另外,也可以将苦瓜水煮一下,然后凉拌食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初伏期过后,气温飞速上升,促使身体新陈代谢加快。因此此时人们消耗能量较多,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
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应该合理。比如,可以多食豆制品来摄入植物蛋白,如豆腐、豆浆、豆皮等。另外,食用鸡肉、瘦猪肉、鸭肉等动物肉类也有助于获得动物蛋白,且这些肉类脂肪含量较低,适量食用不易导致发胖。日常可以用它们炖汤食用,既能提供蛋白质,又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