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对乳腺的影响非常复杂,因此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例如"闭塞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样乳腺炎"等。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妇女,高峰发病年龄在50到60岁之间,大多数患者还伴有乳头内陷。
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它可能由于乳腺上皮不规则增生和分泌功能失常所致,导致乳头和乳晕下乳腺导管内积聚大量脂质分泌物,进而引起乳管扩张。随后,乳管内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会不断刺激乳管周围组织,导致炎症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浆细胞乳腺炎发展迅速,若进一步扩散,会形成炎性肿块。有时炎症会急性发作,形成脓肿,脓液中常有粉渣混杂。同时,乳头和乳孔中也会排出粉渣,这种情况被称为“粉刺样乳腺炎”。由于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尤其是浆细胞最多,因此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炎是一种突然发作并快速发展的疾病。患者会感到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且可以触摸到肿块。这个肿块通常位于乳晕下方,或者向某个方向扩展。肿块质地硬、有韧性,表面呈结节状,界限不太清晰,与胸壁没有粘连。有些患者乳房皮肤会出现水肿、桔皮样的改变,一般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常肿胀,并且可以出现水肿和桔皮样的改变,一般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通常会溢出粉渣状物质,并带有臭味。少数患者伴随有乳头溢液,可能是血性或者水样的,还可能伴随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疾病晚期,肿块可能会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裂后会排出混有粉渣样脓汁的液体,并形成乳晕部的瘘管,导致创口反复发作,最终形成瘢痕,使乳头向内陷和成凹状。
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人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有些人会长期出现乳头溢液,有些人可能只有乳头内陷的情况,还有些人会出现局部肿块,而且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年之久。
中医外科膏药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时,会根据患者的体征特点,利用药物浓缩的特点,将膏药直接贴在患处。贴上膏药后,封闭空气流动,使药物成分通过毛孔渗入皮肤深层,通达经络,可能达到提取或疏散作用,相较于口服药物更为有效。通过药物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排除脓液,促进新陈代谢,修复受损组织,增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肿胀和炎症,并缓解疼痛,促进肌肉生长。由于膏药是贴在肌肤表面的,所以膏药中的药物可以通过皮肤上的软组织被吸收,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因此,它可以直接渗透进入皮肤,对于防腐,排毒,促进血液流通,消除淤血,通畅经络,清除异物等方面有着作用。药物同时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患处的皮下组织,局部产生高浓度的药物,以清除脓液和排除异物,快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液流动,并且可以促进残存的上皮细胞组织生长。
建议使用中医外科膏药外敷来治疗浆细胞乳腺炎,可以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减轻肿胀和止痛,并且软化肿块,散解结块。贴膏药在皮肤上能迅速增加水分,形成密封状态,防止水分蒸发和扩散。这样能让角质层的水分含量从5%提高到50%。贴膏药携带的药物量较大,在局部能形成集中用药的优势。对于乳房问题,直接贴膏药可以直达病灶,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大量集中在病变组织中。能快速打通阻塞的腺管,清除乳房中的积聚毒素,软化和吸收肿块增生组织。有效活化腺体组织,促进细胞正常分化,并分离皮下组织黏连,打开堵塞的汗腺毛孔,在体内刺激气血加速,通经络,疏通血脉,快速消除炎症,使硬化的结节组织变软,达到活血散结、行气解瘀、消散积聚、通畅气血的效果,没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