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许多小病小痛此起彼伏,防患于未然对养生至关重要。为此向大家推荐了6种夏季防病的食疗方案,快来了解一下吧。
夏季是容易受到小病侵袭的季节,但通过六种食物疗法,可以摆脱这个烦恼。
《黄帝内经》中,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最旺,人体阳气在此季节达到顶峰。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充盛,经络中的气血流通畅通无阻,是温养体内阳气并驱散体内寒邪的最好时机。
中医强调“顺应天时”,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炎炎夏日,热气蒸腾、潮湿高温往往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力。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夏季养生食疗的方法,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大有好处。
1、如果你的胃口不好或者有消化问题,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奶油冬瓜球
【食材】500克冬瓜,20克炼乳,10克熟火腿,适量的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和味精。
【做法】首先将冬瓜去皮,清洗干净后切成圆形小球,然后放入沸水中稍微煮一下,接着将其放入冷水中冷却。将冬瓜球摆放在大碗中,加入适量的盐、味精和鲜汤,用大火蒸30分钟后取出。然后将冬瓜球放回盆中,将汤倒入锅中加热至煮沸,用水淀粉勾芡后,将冬瓜球放入锅中,加入适量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碎即可出锅食用。
2、预防中暑治疗咽痛喝金银花粥
【食材】金银花30克,粳米50克,水300毫升
【做法】银花的性味是甘寒的,气味很清香。将银花用水煎煮,取出浓汁大约150毫升,然后放入粳米,再加水煮成稀粥。分为早晚两次温热服用,可以预防中暑,尤其适合风热病患者、头痛眼红、咽喉肿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
3、荷叶粥是一道清热解暑的食品
【食材】1片新鲜荷叶,100克粳米,适量冰糖,500克清水
【做法】将荷叶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用水煎煮,取得浓汁150毫升,再加入粳米和冰糖,加入适量水煮成稀粥。每天早晚食用一次。荷叶具有香气微涩的特点,有清热解暑、消烦止渴、降低血压和减肥等功效。与粳米和冰糖一同煮粥,味道香甜可口,是一种非常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4、心火旺盛喝绿豆浆黄
众所周知,豆浆在中国是一种传统的饮品之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磷、锌、硒等多种元素。喝豆浆可以有效地补充夏季人体流失的各种营养物质。
5、以绿豆、黄豆为主要成分的消暑豆浆,是一种养生美食,可以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增强身体功能
【食材】绿豆85克,清水1.3升
【做法】取85克黄豆(或绿豆),用水浸泡30分钟后放入豆浆机榨成豆浆,再加入适量糖即可直接饮用。
6、身体虚弱,可以尝试食用西洋参粥来增强体质
花旗参,也被称为西洋参,可以显著抗疲劳和缺氧。当人们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等症状时,只需在煮粥或炖肉时添加一些花旗参,不仅能起到镇静作用,还能温和滋补身体。
【食材】西洋参3克,红枣10枚,玉米100克。
【做法】首先将西洋参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然后将西洋参切碎;接下来洗净大枣;将切碎的西洋参、洗净的大枣、粟米和浸泡西洋参的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用小火煮40分钟即可。
炎炎夏日,我们要注意防病的一些小常识:
夏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特别容易发生中暑、长痱子等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季,今天我将介绍一些夏季养生防病的小常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夏日中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愉快健康的状态。
1、享用热茶时的小常识
喝冷饮只能短暂减轻暑热,不能长久消除体温和解渴,而喝热茶却能刺激所有毛细血管舒展,反而显著降低体温,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绝妙方法。另外,提醒各位要增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热适应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有效预防中暑和其他热症的发生。
2、巧妙的肌肤保养方法
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导致皮肤感染,夏季是皮肤病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皮肤护理,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天然草药来洗浴,让夏季更健康、愉快。
用大约100克桑叶放入锅中煮沸10至15分钟,然后倒入浴缸中,可以消除皮肤痤疮、疖肿、褐色斑等问题;另外,薄荷浴也可以预防湿疹和痱子。
3、洗热水澡
在夏天洗冷水澡会导致皮肤收缩,洗完之后会感到更热。相比之下,热水澡虽然会让人多出汗,但却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身体散热。夏天应该在应有的时间出汗,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4、避免蚊虫的技巧
可以在房间里放一些已经开盖的风油精、清凉油,或者在墙上涂一点薄荷的味道;可以在身上或枕头上撒一些香水;可以将樟脑丸研磨成粉末,撒在墙角上;可以在室内的花盆里种上一两株西红柿,因为西红柿叶子散发的气味可以赶走蚊子;还可以用橘红色的玻璃纸或者霍绸布套在灯上,因为蚊子最怕橘红色的光,这样也可以达到驱蚊的效果。
5、热水洗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分布有全身全息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古人说过:晚上洗脚,效果好如补药。夏天也不例外。虽然当时洗脚可能会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感觉凉爽。
6、需要补充钾元素
在炎热的夏季,一些人很快就会感到气喘、疲倦和虚弱。这种异常表现是因为体内缺乏钾。根据生理学研究,当外部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如果人体大量流失汗液,就会导致体内缺乏钾。
人体内的钾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的正常运转。如果体内缺乏钾,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和四肢无力的症状。中暑的患者通常都存在血钾下降的情况。最有效预防缺钾的方法是多吃富含钾的食物,比如水果、豆类和海产品等。
由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夏季新鲜食品的保质期缩短,同时污染源也会增加。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细节,细菌感染很容易导致身体不适。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胡萍昨天告诉记者,夏季是肠道传染病、腹泻和霍乱高发的季节,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患有肠道传染病的人和携带病原体的人排泄出来的粪便和含有大量细菌的呕吐物。如果不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这些排泄物将会污染周围的环境、水源以及食物等。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昆虫传播等。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还会伴有发热、头痛和全身中毒症状。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影响15岁以下的儿童。该病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30天。感染后的早期会出现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对油腻食物感到厌恶、右上腹部感觉不适和隐痛等症状。大约一周后,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尿液呈茶色、眼睛和皮肤发黄等症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志贺氏痢疾杆菌引发的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由于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被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每年夏季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在学校食堂和饭店等集中就餐场所更为常见。该病的特点之一是发病时间相对较为集中。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在于进行“三管一灭”,即管理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以防病从口入。在确保周边环境、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良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