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经常在月经期间遭受腹痛的困扰,这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即所谓的痛经,是妇科中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肾气不足、气血虚弱、寒凝血滞、气滞血瘀以及湿热蕴结有关。
肾气不足型:
在经期或经后,腹部会持续感到疼痛,同时伴有腰骶酸痛的情况。经血呈暗淡的颜色,流量较少且质地稀薄。此外,还有头晕耳鸣和尿量较多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当归羊肉汤或胎盘粉来调理月经过少肾虚的情况。
气血虚弱:
在月经期或经后,会有小腹隐痛,按摩可以缓解。月经量减少,颜色淡,质地稀。人们感觉疲乏乏力,失眠多梦,面色苍白。
1、韭菜汁红糖饮品
【食材】300克鲜嫩的韭菜,100克红糖。
【做法】将新鲜的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碎,并取出汁备用。将红糖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待糖溶化后将其倒入韭菜汁中即可。
2、芪参和阿胶熬制的粥
【食材】15克党参、黄芪和阿胶,还有30克粳米。
【做法】将党参和黄芪煎煮提取汁液,并与粳米一同煮成粥;将阿胶煮熔溶化,并与粳米一起调服。
三寒凝血滞型:
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会感到小腹冷痛,不愿被按压,但是通过敷热能够缓解疼痛,有时月经会延后,而且月经量较少,还会感到畏寒和肢体冰冷。
1、 姜艾薏仁粥是由姜、艾草和薏仁制作而成的稀粥
【食材】10克干姜,10克艾叶,30克薏苡仁。
【做法】将干姜和艾叶加水煎煮,然后取出汁液;将薏苡仁煮粥至八分熟,加入药汁一起煮熟即可。
2、姜枣红糖水
【食材】每种原料使用30克:干姜、大枣、红糖。
【做法】将干姜和大枣洗净,将干姜切成薄片,去除大枣的核,加入适量红糖煎煮。可以喝汤同时食用大枣。
3、山楂桂枝红糖汤
【食材】15克山楂肉、5克桂枝、30~50克红糖。
【做法】把山楂肉和桂枝放入沙锅中,加入2碗水,用文火煮成1碗时,加入红糖搅匀,然后煮沸即可。
气滞血瘀:
在月经前或经期,会出现小腹胀痛,感觉不适时不愿按压,月经血量较少,经血排出不畅,经血颜色呈紫暗且有块状物,同时乳房也会感到胀痛。
1、益母草香附汤
【食材】每种100克的益母草和香附,250克鸡肉,5根葱白。
【做法】把葱白拍碎,与鸡肉、益母草、香附混合放入水中一起煎煮。喝汤,吃鸡肉。
2、红糖山楂汤
【食材】山楂肉15克,红糖30 ~50克。
【做法】把山楂肉放入2碗水中煎煮,煮至1碗剩余量,然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湿热蕴结型:
在月经前或经期,腹部感到灼痛且不愿按压,平时也有腹部疼痛,但在月经前会加重,伴随着大量且黏稠的带下,以及尿液呈黄赤色。
1、绿豆薏仁粥
【食材】大米15克,绿豆15克,薏苡仁15克。
【做法】将这三种食材清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
2、红豆冷糖瓜皮汤
【食材】15克玉米须,30克赤小豆,15克冬瓜皮。
【做法】将上述三种成分放入砂锅中,用水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将煎煮的汁液合并,总计获得200毫升。每天两次,每次服用100毫升。
3、三豆饮料
【食材】每种15克的绿豆、赤小豆、黑豆和3克的甘草。
【做法】将以上的原料和水一起煎煮,直到豆子变熟软为止,然后饮用豆汤。每天饮用分为两次。
月经疼痛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月经疼痛是指在经期出现周期性腹痛,但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病因;而继发性月经疼痛则常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相关疾病有关。因此,继发性月经疼痛往往会伴随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同时出现。
当出现痛经症状时,首先应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样痛经才会自然痊愈。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中药调理治疗。对于痛经的人来说,也不要过于慌张,可以试试上述介绍的小窍门,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经受痛经困扰的女性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