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痔的分类,明代的《外科启玄》将其分为24种,其中包括脏痈痔、锁肛痔、莲花痔、内外痔、杨梅痔、核桃痔、石榴痔、鸡心痔等。从这些病名可以看出,痔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作者的经验,比较直观,大多按照形态进行分类。痔的发病率非常高,超过了60%,因此出现了“十个人有九个痔”的说法。
痔疮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脏腑虚弱,根据《丹溪心法》的指导,痔疮是因为脏腑虚弱导致气血下降,形成结块在肛门,停滞不散而产生的病症。过量食用油腻、辛辣食物,饥饱不定,过量饮酒也是主要的原因。长期腹泻,长期痢疾,长时间坐立不动,负重远距离行走,便秘,女性月经期、怀孕、分娩、哺乳,慢性疾病,过度性行为,情绪压抑,过分思虑,气血下降,湿热和风燥邪气的侵袭、冲击都可能导致痔疮的发生。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痔疮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进化因素。四肢爬行动物没有痔疮,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前俯,使得肛门和直肠的相对位置较高,有利于直肠血液回流。而人类直立的体姿使得肛门的位置相对较低,不利于直肠血液回流,导致血液堆积在静脉中,从而促成痔疮的形成。此外,遗传因素、腹压增高、痢疾、肠炎、寄生虫、肛门皮肤病和肛门脓肿等均可能损伤直肠黏膜和黏膜下肌层,导致血管及其他组织变脆充血扩张。
早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无痛性便血。便血呈间断性,鲜红色,可能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染血于手纸上。便血也可能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长期便血会导致贫血。内痔进一步发展,排便时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轻微的可以自行还纳回肛门,严重的需要用手推回。如果内痔脱出后没有及时还纳回去,会引起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感染,出现剧烈疼痛。外痔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偶尔可能出现肛门坠胀的不适感,但当出现血栓或水肿时会感到疼痛。混合痔则具备内痔和外痔的共同特点。此外,肛门异物感、内裤污染和局部瘙痒也是常见的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属于血热肠燥型的症状包括口渴爱喝水、唇干喉咙干、大便秘结、小便量少颜色发红、有较多的便血,滴下或喷射出来,颜色鲜红,或者带有瘀块,肛门肿痛发热,舌头红色有黄苔,脉搏弦紧而数。属于大肠实热,治疗应以清热润燥为主,清热可以止血,润燥可以通便,可以稍微加一些止血和祛风的药品。方案可采用槐花散或凉血地黄汤进行调剂,处方如下:槐花20克、地榆20克、黄连12克、诃子肉15克、木香12克、乌梅15克、黄柏10克、赤芍12克、生地炭20克、茜草炭20克、丹皮15克、甘草6克,水煎后服用。可以配合使用槐角丸、消炎合剂、麝香痔疮膏进行治疗。
如果有证据表明肛门感到胀痛不适,痔疮无法治好,大便带血颜色淡,质地稀薄,面色缺乏光华,治疗宜以补气升陷为主,可以使用加减的补中益气汤。
治疗时可使用苦参汤进行外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