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中药时,大部分的关键步骤都需要长时间的炖煮,这样才能充分释放中草药的药效。而且大部分的医生都建议患者在购买回家后将中草药煮两次。尽管患者们都记住了医生的建议,但是对于为什么中草药需要煮两次这个问题,依然不太清楚。
为了能够尽快、充分地发挥中药材的药力,通常会进行两次煎制。如果只进行一次煎制,药物的成分可能会有一部分没有完全溶解,但是经过两到三次煎制,药物中大约八九成的成分就能够充分应用了。
具体的煎中药方法如下:首先,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石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不同的药材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过50~60℃)让药材先浸泡20~30分钟,然后再加热水煮沸。
中药材煮沸前,使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保持微微的火势煮20~60分钟,然后过滤掉药水。接下来进行第二次煎制,将水倒入锅中煮沸20~40分钟,再过滤取出药水。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将两次的药水混合在一起服用。如果有规定的标准,最好是将两次的渗沥液合并在一起进行煎制,以提取出规定的量(实际使用量应遵循医嘱,如果想分两次服用,每次约150~200ml,那么就要煮到300~400ml),然后分次服用。
一般来说,煎煮中药时所需的自来水的量应根据药物的类型而明确。对于保健、滋补的养生类药材来说,首次煎煮时应放入700~1000毫升的水,第二次煎煮时放入400~500毫升的水;对于补虚类药材来说,首次煎煮时应放入400~600毫升的水,第二次煎煮时放入250~300毫升的水;对于其他药材来说,首次煎煮时应放入500~700毫升的水,第二次煎煮时放入300~350毫升的水。实际加水的量还需根据药方中所规定的药物用量和服用方式来确定。
中药材的煎制过程可以分为先煎、后下、包煎等不同的步骤,因此建议咨询专科医生或医师。
根据中医学的建议,要使中药材的实际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至少应该进行两次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