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尤其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养生更加重要。你了解老年人在春季应该如何进行养生吗?下面,笔者将与大家聊一聊老年人春季养生的方法。
春季养生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1、老年人在春天的时候,应该多食用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比如百合、莲子、山药和大枣等。这些食物具有平甘温补的特性,可以使脾胃功能更加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有助于预防高血脂和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在春天,老年人宜多食用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2、在春季,我们的饮食要迎合节气的特点。如果你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因为春季是一个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则有收敛的特性。如果继续大量摄入酸性食物,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并不利,而且还有可能损伤脾胃。但如果你真的喜欢吃酸的食物,你可以多吃一些甜食,这样能够修复和补益脾胃的功能。
3、老年人若免疫力较低,可以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对抗以风寒为主的疾病。
4、对于身体虚弱的年长者来说,可以多摄取一些有益于脾胃健康和提升气血的食物,比如米饭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5、经常去户外进行锻炼,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清洁体内的淤积物,提高心肺功能,消灭肌肤表面的细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老年人锻炼需要首先选择适宜温暖的天气条件。春季天气多变,所以选择温暖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很好地防寒保暖,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6、老年人在春季进行运动时应该保持适度的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都是相对适合老年人的选择。
7、春季对于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的粗细。老年人应适量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同时,要合理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应避免油腻、酸涩和生冷食物,同时不宜过量饮酒。
9、在春季,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多端。老年人如果过早脱掉冬衣,很容易受凉并患上疾病。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应该随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气候变化来增减衣物,但幅度要小。衣物应该宽松、轻便,同时保持紧贴身体以保暖。
10、在初春的季节,经常有冷空气侵扰,气温骤降。加上人体的皮肤和汗毛孔开始去冬天的积压,对抵御寒气的能力有所削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感冒,且可能患上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因此,在春天里,老人需要随时留意添加或减少衣物,出门时要戴上口罩,切忌过早脱下冬装。如果感冒了,要及时就医,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11、老人在春季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可以增加食用新鲜蔬菜的量,例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和马兰菜等早春时节的蔬菜。
12、煮鸭梨和荸荠时去皮后喝水,具有清热和滋润肺部的功效。
13、胃肠消化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可以增加摄入萝卜,以促进气血通畅,分解痰液,调理胃肠。可以煮桔子皮泡水,来帮助化解痰液及解渴。在春季,老年人应避免摄入油腻、酸涩、生冷的食物,不要过量饮酒。
14、春天来了,老年人常常会感到疲倦。早晨很难醒来,白天就想睡觉。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升高,人体活动增加,血管扩张,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出现春困的现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老年人应该积极适应身体的变化,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小时左右,补充春季睡眠不足。
15、春季来临时,要提防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侵袭,气压变化较大。在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能导致人体血管难以适应伸缩,从而引发中风。
16、春季面对老年人来说,精神调养尤为重要。不仅应当努力避免暴怒和情绪激动,还要尽量避免忧郁和不舒畅的情绪。要保持心境开放,心情愉悦,保持乐观的态度。
17、春天来临时,老年人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应该多吃一些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尽量避免或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以免给胃肠带来刺激而引发疾病。对于胃寒的老年人来说,早晚可以适量饮用姜糖水,这种饮品具有御寒和预防感冒的双重功效。
18、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由于免疫力较弱,因此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使用淡盐水漱口,或者吃几瓣生蒜,或者在室内熏醋,都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老年人在养生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心理问题:
1、过度喜悦:喜悦是一种思维状态,心脏是主要的血液和精神的控制中心。过度喜悦会伤害心脏,常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心悸、失眠、做梦频繁、记忆力减退、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甚至丧失清醒、异常欢笑、悲伤而想哭、多疑和焦虑、惊慌不安等症状,可能导致一些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在高兴过度时导致中风或突然死亡,这在传统医学中被称为「喜中」。
2、易怒行为表明肝脏功能异常,肝脏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储存血液。过度的愤怒会损伤肝脏,表现为肝脏失去正常的疏泄能力,导致肝气郁积、血液淤滞以及肝阳上亢等病症。这些病症常表现为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有些人还可能有闷闷不乐、喜欢叹息、嗳气和呃逆的症状。过度的愤怒还可能导致唾液减少、食欲减退、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以及交感神经的兴奋。长期如此会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过度的愤怒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危及生命的疾病。
3、过度悲伤会影响肺的功能。肺是主要负责呼吸和调节体内水分的器官,也是维持节律和消除病邪的关键部位。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郁结,耗损体内的气阴,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引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此外,肺也是身体中比较娇嫩的器官,易受邪气侵袭。《理虚元鉴》中有记载:“肺气受伤,会引发各种疾病,受风会引发喘息,受寒会引发咳嗽,受湿气会生痰,受火气会咳嗽。肺是一个虚弱的器官,不能承担太多的负荷,容易受到伤害。”
4、易受惊恐:惊恐可能与肾脏的功能有关,肾脏储存精气,主持水液调节,主持气的摄纳,主宰全身阴阳平衡。如果肾功能受损,就会导致气的转化失调,开合失衡,可能出现呼吸频繁、呼吸困难、运动时气喘等与肾脏摄气功能障碍有关的病理变化。因此,当人受到剧烈惊吓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突然晕倒、失去知觉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5、过度的思虑会对脾脏产生不良影响,脾脏负责运化和生血,升发清气。如果过度思虑,会伤害脾脏运化功能,导致血液不足,阳气衰退,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唇舌爪甲无华等血虚的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老年人应该如何自我控制情绪?
1、自我暗示和激励是指给自己设定任务,成为自己的指挥官,坚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是易怒的人也可以尝试一下座右铭。比如可以选择以下座右铭:“脾气暴躁是人类卑劣的本性”,“善良会导致更多的善良”,“野蛮会导致更多的野蛮”,“生气是不文明和没有修养的表现”,“发怒显示了无能和软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命令,我们可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并获得战胜愤怒的精神力量。
2、发泄的方法。通过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可以有效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是大声喊叫来缓解冲动。最好是跑到楼下,再爬上楼,每次迈两个台阶,跑步上楼效果更好。此外,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交谈。
3、进行自我按摩。愤怒会导致颈部和肩部肌肉紧张,引发头痛。自我按摩头部或太阳穴约十秒钟,有助于减少愤怒情绪,缓解肌肉紧张。
4、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的方式很多,但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决定哪种方式适合。然而,最重要的是了解发怒的危害,并避免激发情绪的触媒和自我暗示。
5、有意识地避免"触媒",有意识地平息怒火。当人们愤怒时,大脑皮层会出现强烈的兴奋区域,并且这种兴奋会扩散到周围。因此,在愤怒还未达到极点时,要善于运用理智,有意识地转移兴奋的焦点。例如,有意识地避开即将触发争吵的"触媒",即争吵的对象或引发愤怒的环境,去其他地方做些其他事情。
6、有一种方法是“撤火”,这就是强迫自己忍住不说话。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建议在争吵时,将舌头在口中转十圈,等到冷静下来后再以冷静的方式解决矛盾。千万不要在争吵时火上浇油。
延缓老年人衰老的六个措施:
1、增加摄入蛋白质的食物
人体内拥有一种特别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即各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它们就像是“防暴警察”,不断巡视人体内的DNA损伤,并及时修复。正是因为这些酶的存在,人体才能始终保持基本的抗氧化功能。然而,这些酶的合成需要大量的氨基酸,只有不断补充蛋白质,才能保持抗氧化酶在高水平。因此,人们应适当摄取蛋白质。
2、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维生素的食物
有三种维生素被科学界广泛认可为抗氧化维生素。第一种是β-胡萝卜素,它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在红葡萄、菠菜、海带、红薯、芒果、南瓜等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十分丰富。第二种是维生素C,各种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第三种是维生素E,它的含量较高可以在各种坚果、小麦胚芽、鳗鱼和植物油中找到。这些维生素可以帮助预防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
3、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特殊物质
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食物中除了维生素外,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一般来说,这些食物具有以下特点:颜色较深、味道较酸、有一定的苦味。而且这些特点越强,食物的抗氧化作用也越强。一些含有较高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包括红酒、可可、巧克力、绿茶、各种植物籽类、鲑鱼、鱼卵、虾、蟹以及芝麻。
4、选择各种运动,但要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
根据科学研究,适量运动是延缓衰老的首要步骤。我们应该掌握“适量且多样运动”的原则,并在运动时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难度。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促进肌肉力量和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过度换气,增加耗氧量,进而使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加速老化过程。因此,老年人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5、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当人们感到失落、焦虑、烦恼、沮丧、愤怒、敌意和挫折时,这些消极情绪会与心理发生冲突,经常导致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长期以往,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