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通常表现为女孩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月经来潮;男孩阴茎和睾丸增大,出现勃起和可能射精,还有可能出现面部痤疮和声音变粗。男孩和女孩都可能出现阴毛和腋毛的生长。下面的专家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是如何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方法。
引发性早熟的因素有哪些呢?
很多小女孩在幼小的年纪就会出现月经来潮和乳房发育的情况,这是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许多妈妈难以相信,只有八九岁的女孩怎么可能出现这些情况呢?专家指出,很多小女孩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性早熟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摄入了一些含激素的食物。例如含激素的补品、蜂皇浆、避孕药等,这些食物和药物中含有大量激素,长期食用会导致性早熟。不过,这种情况属于假性性早熟,只要避免让孩子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这些症状就会逐渐消退。
食物激素是导致小女孩早发育的一个原因,因为她们食用了含有性激素的食物。现在很多食物都添加了性激素来帮助催熟。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但饮食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很多性早熟的小女孩都是因为食用了经过饲养的鸡鸭、黄鳝等肉类导致的。这些动物在饲养过程中通常会被喂食含有雌激素和促生产激素的饲料。如果小孩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就可能导致性早熟。另外,各种抗生素和食物添加剂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儿童性早熟。
除了药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肥胖也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在郑州市,有一个8岁的女孩体重竟然达到了41公斤,而且还出现了乳房增大、月经来潮以及阴毛发育的情况,甚至开始排卵。专家指出,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之一,而引发儿童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饮食不良外,缺乏运动也是其中之一。专家还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女孩内分泌失调,一旦体重达到30公斤左右,就会出现性发育的情况。因此,家长们要注意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滋补食品,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肥胖。
现如今,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对于子女的营养问题格外关注。无论是父母、祖父母还是其他亲戚,都会经常购买大量美味的食物,其中包括一些营养品。其中,蜂王浆就是其中之一。专家指出,在儿童仍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时,不宜食用蜂王浆,否则可能导致出现性早熟的情况。儿童所需的营养应该直接来自天然的动物和植物食物,对于一些含有激素的食物,应尽量少吃或避免食用。很多营养品含有性激素,例如人参、蜂王浆、鸡胚、冬虫夏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中医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性早熟。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的介绍:
儿童性早熟通常是由于阴阳失衡引起的。根据中医理论,儿童是稚阴稚阳之体,阴阳很容易出现失衡现象,当阴阳失衡时就可能出现性早熟的问题。中医认为,肾脏主管泌尿、生殖,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但由于现在儿童的营养得到改善,大量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以及与性有关的电影、电视充斥儿童的生活......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大脑的性腺分泌系统提前启动,使未充实的肾阴早早充盈。气旺之后会引发火,而相对不足的肾阴无力约束,于是出现火势偏亢,从而导致性早熟的出现。
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中医方法主要考虑病因,调整阴阳平衡和调节气的盛衰,以平衡盛者,扶持衰者。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性早熟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此外,孕妇和幼儿在使用补品时要谨慎,家长要避免给孩子服用含有性激素的滋补品和食物,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色情刺激和药物滥用等。
中医认为性早熟属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治疗可以采用滋养肾阴、降低相火的"抗早方"进行治疗。"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当肾气不足或过盛时,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肾气不足时,孩子身体衰弱,生长迟缓,性发育延迟。如果过度补充肾气,会导致肾气过早充盈,过于亢盛,使肾的阴阳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性发育过早出现。
婴幼儿的饮食需求不同,不能适应一般食物:
非季节水果。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子和橙子等几乎都在使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前成熟,因此孩子不宜食用。
炸食品含有高热量,会被儿童体内转化为多余的脂肪,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性早熟。此外,油经过多次加热后,高温会导致氧化变质,也是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口服营养液常见于市面上。有些口服液中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后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孩子更高更壮实。但是,当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停止了生长。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在市场上给孩子购买口服补液。
修复药物。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牛初乳品牌,它们都宣称可以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许多关心孩子的妈妈都会为孩子购买。实际上,牛初乳是指刚生完牛宝宝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非常高。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没有问题,但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较为敏感,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过早进入青春期。
不适当的煲汤方法。如果在煲汤时连同动物的内脏一起煮,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溶解出来并通过进食进入人体,因此给孩子喝的汤应少放动物内脏。家禽的脖子。现在的家禽通常都经过"催熟"处理,而禽肉中的"促熟剂"残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的腺体中,因此长期摄入鸡鸭鹅的颈部会增加"促性早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