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前后,一般而言治疗较为简单。可以在月经前服用一些中药,或者通过疏通经络来缓解,亦可尝试一些理气药物。若希望迅速止痛,可以尝试针灸,针灸效果最快速,定针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疼痛会立即减轻。
取穴方法:主要选择任脉和足太阴经的腧穴。主要穴位可以选择关元、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如果经血颜色呈紫红色,或者有血块,且血块下降后疼痛减轻,或者有胀痛症状,可以加治太冲;如果还伴有腹痛、拒按、热刺激后疼痛减轻,经血量较少,可以加治归来;如果还伴有持续腹痛、喜欢揉按、经血量少,精神萎靡,乏力,可以加治肾俞、太溪、脾俞。
针灸操作方法:选择连续捻转手法,将针感向下传递,针刺关元部位。对于有寒凝和血瘀症状的患者,在针刺后可以施以小腹部位的灸疗。在疾病发作期,每天进行1-2次治疗;在缓解期,可以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治疗;在月经来临前的3天开始治疗。
针灸技法:对于寒湿凝滞、气滞血瘀的病症,采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方法,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并辅以泻法;而对于气血不足的病症,可以采用益气养血、调补冲任的方法,也可进行针灸治疗,并辅以补法。
关元穴位于任脉以及胞宫的通道上,与足三阴经相交。针刺可促进气血流动,化解淤血缓解疼痛;艾灸可温通经络,散寒调养冲任经脉。关元穴对调节冲任经气血有很好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功能。地机穴为足太阴脾经上的郄穴,足太阴经贯穿于下腹部,郄穴治疗血证,可调节血液通经止痛。次泪穴和十七椎穴都是治疗痛经的经验之选。
针灸并不是随意扎针就可以治愈的喔,务必找准穴位,以免胡乱扎针导致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