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荔枝核的药用传说、荔枝核的益处和功效、荔枝核的搭配运用、荔枝核的附加处方、荔枝核的不良反应、荔枝核的服用特点:性质温和,味道呈现甘甜与微苦,属于归属于肝脏和肾脏经络。
功效:温和中和身体内部的温度,调理气机,缓解疼痛。能够有效治疗胃脘疼痛、疝气引起的疼痛以及妇女的血气刺痛症状。
禁忌:请勿使用本品于有感冒湿气的情况下。
种植无患子科植物荔枝这是一种成熟的种子,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的果实,去除果皮和肉质,经过清洗和晒干后,可以生吃或用盐水炙烤。食用时需要先将其打碎。
古诗说:“每日吃掉三百颗荔枝,不影响成为岭南人。”,“骑马穿行红尘,皇后微笑,没人知道这是荔枝的来临。”提及食用荔枝,人们常常随手丢弃核,殊不知荔枝核也别有用心。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中提到,荔枝核具有温热的特性,理气驱散寒气,治疗疝气和腹痛,服用后都会感到舒适。
荔枝核的药用价值:
荔枝核就是指吃剩下的荔枝果核,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废物,所以会扔掉。它是如何变成一种中药,背后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唐朝时期,伟大诗人白居易一天在家里修改诗篇,他的南方诗友带了一些新鲜成熟的荔枝来拜访他。两人一边讨论诗篇,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荔枝。在享用之际,白居易突发灵感,写下了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滋味,嗅异世间芬芳,润胜于莲生之水,鲜美超越橘子上霜。”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走进来,看到桌上摆放着许多荔枝核,她将其打包放入抽屉,久而久之,遗忘了这件事。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患上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去郎中家取药,郎中详细了解病情后,递给了春兰事先包好的一袋药。回家后,春兰打开郎中包好的药袋,发现里面装着几粒荔枝核。她突然想起自己储存的荔枝核,“难道拿错了吗?”她打开另一包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也是荔枝核,两个包看起来一模一样。难道郎中给的药就是荔枝核?为了确认,春兰又去询问郎中,郎中说给的药就是荔枝核,因为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有效药物,他曾成功治愈过很多疝气患者。于是,春兰煮了荔枝核水给白居易服用。
只过了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康复了。从那时起,他在与他人见面时都会说,荔枝核可以治疗疝气病。后来,白居易迁居京城,并向一位御医传授了这个方法。这位御医在整理《本草》时收集了荔枝核,于是这种药材就被传承下来。
荔枝籽的益处和效用:
1、理气止痛
这种药性辛辣热气,能进入肝脏、肾脏经络,有助于调理气血。止痛《本草纲目》中描述了荔枝核的功效,指出荔枝核属于厥阴,可以疏散气滞,并且因为其形似睾丸,所以具有治疗癞疝卵肿的功效,可类比象形的意义。因此,荔枝核常用于因厥阴肝经寒凝气滞引起的腹痛、睾丸肿痛等疾病,并且也适用于气滞。血瘀女性在月经前和生产后可能会有腹部疼痛。
2、温中散寒
荔枝核具有辛辣热性的特点,因此常引起温中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脘疼痛,原因通常是由于身体气虚长期患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气内生、胃失温养等病症,表现为胃脘隐隐疼痛、持续不断、食欲不振、反复呕吐清水、喜热喜按、在饥饿时疼痛加剧,稍微进食后有所减轻,遇冷食则症状加重,畏寒四肢冰冷,大便稀溏,小便频繁,胃痛轻重不一,持续数年未见康复,严重者可能伴有呕血或便血,舌质淡嫩、有齿痕、舌苔薄白而湿滑,脉搏沉迟或弱。《备要》中记载:“驱除寒气、治疗胃脘疼痛”。因此使用这种药物可以治疗这种病症。
荔枝籽的好处:
【味道】甜而稍苦,温热。
《纲目》中写道:“味道甜,性温,有涩味,无毒性。”
《医林纂要》中写道:"味道甘涩,温和,略带咸味。
广西中药志中说:"味道甜并微带苦涩,性质平和,无毒。
【经脉归属】属于肝经和肾经。
《纲目》中写道:“进入厥阴。”
《本草经疏》中记载:“对肝脏、肾脏有益。”
《本草撮要》中提到:"深入足太阴、厥阴经络。
【功能主要】 温中、理气、止痛。具有理气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疝气、睾丸肿痛、少腹气聚胀痛等疾病。另外,也可用于胃脘痛和妇女寒凝瘀滞腹痛等情况。
《纲目》中写道:“调理气血通畅,治疗腹胀腹痛,以及妇女的月经疼痛。”
《本草备要》中提到:"可以驱寒邪,治疗胃脘痛。
荔枝核的用途及配搭:
橘核具有独特功效,能够作用于肝经,直抵少腹,能够驱寒止痛,散结消肿,功效显著。可用于治疗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状,以及少腹刺痛、腹内包块、虚寒性带下等问题。
烹调香附子,主要针对肝郁,常用于治疗闭经、痛经、经前以及产后的血瘀腹痛,是妇女的良方。《本草纲目》中提到:将荔枝核烧热至半两,香附子炒至一两,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配合盐汤或米饮下。可治疗妇女的血气刺痛。皆有此功效。
木香常被用于治疗长期的心腹胃痛、食欲不振以及腹部胀痛等症状。
小茴香炒配,有助于调理肝肾、舒筋活络,可作为治疗气滞引起的疝气的良方,常用于缓解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