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也被中医称为“乳痈”。该病通常由于乳汁积聚或乳头破裂后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患侧乳房在初起时会出现肿胀、疼痛,患处会有压痛感,皮肤颜色发红,同时全身会出现发热症状。也可能导致高热和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浅表脓肿可自行破溃,而深层脓肿除了慢慢破溃外,还可能向乳房深部渗润,形成乳房后脓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演变成慢性迁延性乳腺炎,肿块长期不消失,甚至会形成乳瘘,一直无法愈合。这种疾病在哺乳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初产妇。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产后乳汁淤积导致化热生脓,或者肝郁胃热、气滞血液堵塞所致。在临床上,我将该病分为五种不同的证型,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毒邪侵袭
乳房出现肿块变大,周围变红、疼痛,肿块中央逐渐软化,触摸时有波动感,伴有高热和寒战。舌头呈现红色,舌苔黄而油腻,脉搏弦紧滑而有快感。
用于治疗疏肝清胃和排除表邪的方法.
配方: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天花粉、连翘、黄芩、牛蒡子、荆芥、防风、香附、柴胡、皂角刺(在后面使用)各10克,甘草5克。如果内热情况严重,可以适量加入知母、大黄(在后面使用)、生石膏(先煎);如果肿痛程度严重,可以加入乳香、没药;如果乳汁不通畅,可以加入王不留行、通草;如果胸胁胀痛,可以加入川楝子、郁金。
2、肝气郁结
乳汁分泌不流畅,导致乳房肿胀疼痛、有结节或异物感受,口中苦味、干燥,胸部感到压抑不适,情绪焦躁易怒,皮肤颜色变得不红或微红,食欲不振。舌质呈红色或淡红色,舌苔薄白或薄黄色,脉搏有力。
通过调理肝脏,缓解郁气,促进气血的流动。
处方:调配一份药方,包括青皮、瓜蒌、郁金、川楝子、丹参、茯苓、白术、白芍、柴胡、当归各10克,薄荷(稍后放入)6克,炮姜、甘草各3克。如果有发热和恶寒症状的患者,可酌情加入金银花、黄芩;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加入橘核、蒲公英、连翘;对于乳汁不通的患者,可加入路路通、皂角刺(稍后放入)。
3、乳汁蓄积
乳头多畸形、内陷,导致乳汁难以排空,通常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身体阳明经出现积热,阻塞了乳腺经络,导致邪热蕴结;或者是由于乳头溃破,感染了毒邪,毒邪进入乳腺内部产生了热量,导致内部腐化形成脓液。
用行气的方法来通乳,消散结块并减轻肿胀。
药方:王不留行、通草、漏芦、穿山甲(先炮制,再先煎)、天花粉、白芷、柴胡、桔梗、青皮、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10克,木通、甘草各3克。
4、肝胃郁热
乳房肿胀并变大,疼痛非常剧烈,患处皮肤非常热,挤压乳头时可能会有脓液流出。全身感到非常热,口干爱喝水,尿液呈黄红色,大便堵塞,精神烦躁不安或全身都疼痛。舌头颜色红而鲜艳,舌苔呈黄色且粘腻,脉搏滑且有节奏或强烈有力。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清理热气和排除体内的火气,以及通过凉血和解毒来实现。
处方:每种草药的用量如下: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各30克,生地黄、野菊花和天葵子各15克,龙胆草、泽泻、通草、车前子(先煎)、柴胡、当归、栀子、黄芩和甘草各10克。对于灼热口渴的人,可以添加生石膏(先煎)、知母和大青叶;对于便秘或尿液呈红色的人,可以加入大黄(后下);对于头痛、眼红、眩晕、耳鸣的人,可以添加夏枯草、钩藤(后下)和石决明(先煎)。
5、气血两虚身体无力,脸色暗淡,低热未减,食欲减少,肿块不消,排脓困难或脓水清稀,伤口愈合缓慢。舌头颜色淡,舌苔薄,脉搏弱无力。
通过调理身体来补充和养护气血。
中药方剂:黄芪(炙制)、熟地黄、当归、白芍各15克,党参、茯苓、白术、乳香、没药、陈皮、生姜各10克,五味子、远志各6克,桂心(后下)、甘草各5克,大枣1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