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这是一种通过肠道病毒传播的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那么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呢?不用担心,小编今天将向大家推荐5种食疗方法,帮助治疗手足口病,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以下是一些食疗方:
食疗方一:
这个食疗方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需要准备的材料有:1条红萝卜,15克白茅根,1节竹蔗,15克生薏仁。每天喝一次,用煮开的水代茶。这个用量适合3岁至6岁的儿童,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适量调整。
作用:红萝卜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清热解毒,促进皮肤排毒,缓解气喘和止咳;白茅根能够降温,止血,清热利尿;竹蔗能够清热解毒,舒缓烦躁情绪;薏仁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排湿解湿。这个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易感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和流感。
食疗方二:
用5把灯芯草,3克蝉蜕,1朵木棉花,10克鸡骨草和50克瘦猪肉煲制汤饮用。
作用:灯芯草不仅可以增加尿量和排尿效果,还能清净心火。蝉蜕有助于消散风热,进而可以缓解皮肤疹子和疼痛。木棉花具有清热、去湿、解暑和利尿的作用;鸡骨草则能清热解毒。这个配方具有疏散风邪、清热解毒的功效。
食疗方三:
荷叶粥的做法:准备2张新鲜荷叶和50克白米,将荷叶切碎后加入粥中煮熟即可享用。
荷叶的功效是促进脾脏功能,活血化瘀,消暑解热。
友情提醒:上述剂量适用于3~6岁的儿童,可以根据年龄的大小适当增减剂量。
食疗方四:
这种食疗方的材料非常简单,只需准备10克生米仁、10克扁豆和10克绿豆,将其一起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生米能够清除湿热;扁豆有健脾和调和中焦的作用,能够消暑和化湿;绿豆能够清热解毒。这碗粥具有健脾、祛湿和清热的功效。
食疗方五:
制作紫草二豆粥所需成分有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和甘草,各种材料的用量应适量,煮成粥后可以口服。
草根可以清热凉血,透疹解毒,而甘草则能够补充身体的中气,清热解毒。这粥不仅美味可口,还可以治疗疾病。
中医是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的呢?
1、心脾积热
症状表现:患者出现了身体发热但没有出汗的症状,同时手、足和口部出现了疱疹。此外,口舌部位的疱疹呈现红色,伴有剧烈的疼痛。患者唾液分泌过多,导致进食困难,同时还出现了大便干结和舌苔呈黄腻色。
治疗方法:将3克大黄、6克黄芩、3克黄连、6克五倍子和6克薄荷放入50毫升清水中煎煮,煎成药汁后分成两次饮用。
2、湿热交阻
症状表现:出现身体发热,但没有汗水,手、脚以及口部出现水泡,口舌上也出现暗色的水泡,感觉不太疼痛,同时伴有腹胀、食欲不佳,舌苔呈现白色或者轻微的黄色。
治疗方法:取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加入50毫升清水,煎煮成药汁,分为两次饮用。
3、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表现:体温升高、没有汗液分泌、出现皮肤疹子、舌头红、四肢无力或瘫痪、容易感到寒冷、情绪烦躁、爱睡觉、舌苔白而油腻,或者有黄色的苔。
治疗方法:每次使用3克大黄、20克生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滑石(需要包煎)、10克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3克干姜、6克桂枝、3克甘草。加入50毫升清水,煎煮成药汁,分两次饮用。
该疾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请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腔进入。
2、为了避免与患儿接触,幼儿托管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当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
4、及早治疗食积,调理脾胃。
西医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1、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是一种无环嘌呤核苷酸类似物,针对抗病毒作用是在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细胞之后,与脱氧核苷酸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的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在两个方面抑制病毒复制:(1)抗病毒药物的多聚糖干扰病毒DNA的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2)在DNA多聚糖的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阻止DNA链的延伸。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毫克,加入100毫升10%葡萄糖液静滴,每天一次;或者口服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的阿昔洛韦,每天三次。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能明显减少发热和皮损愈合时间,缓解口腔疱疹的疼痛,并且在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任何副作用。
2、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称丙氧鸟苷,是一种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继阿昔洛韦之后出现。它的抗病毒作用类似于阿昔洛韦。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以1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为3~5天。在使用该药期间,根据需要可以酌情联合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黄世雄的研究表明,更昔洛韦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和疱疹消退的时间较利巴韦林明显缩短。然而,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以及长期的毒副作用还需要注意。
3、干扰素
作为一种强大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治疗剂量是每天肌肉注射100万单位。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的mRNA翻译过程,抑制病毒RNA的合成,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同时,它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提高宿主的免疫力。足够的干扰素应用可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剂量是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计算,溶于1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3次,治疗持续3天;或者口服利巴韦林含片,每次服用1/4~1/2片,每日4次。在使用药物期间可以视情况加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副作用较罕见,主要包括出汗、食欲不振和低血糖等。尽管在一些大医院中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由于总体上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安全可靠且疗效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5、思密达
思密达的主要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分子结构呈层状纹理,能够有效吸附和清除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它能够覆盖消化道黏膜,并与黏液蛋白结合,增强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有助于上皮组织的恢复和再生。尤其对于患有口腔溃疡的手足口病患儿,适量思密达与温开水混合成糊状,在早、午、晚餐后及睡前涂抹在口腔溃疡部位,可以明显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此外,思密达口感香甜,易于患儿接受,非常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通过以上的文章,我们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的食疗方、中医治疗方法以及西医治疗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手足口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你觉得这些介绍对你有帮助的话,不妨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