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般熬多久合适?
2024-02-03 19:17:46  阅读:

中药材是中国珍贵的宝藏,可以治疗许多疾病。许多患者在选择中医治疗时会产生一个疑问,即在取得中药材后,是否需要煮药。许多患者对中药材的药效并不十分了解,不知道煮药需要多长时间。而如果煮药的时间有误,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效。那么通常情况下,煮药需要多久呢?

中药一般熬多久合适

中药材的煎法即中药煎煮的方法。 中药煎煮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制备方法,通过将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加热并煮沸一段时间,从而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煎煮时需要注意火候、时间和水量的掌握,以确保中药的药效能够充分释放。 一般来说,煎药的步骤如下:先将中药材洗净,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待水沸后改用小火煮炖一段时间,直至中药材充分煎煮后,再将药液去渣滓,即得到煎剂。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用途,煎煮的火候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中药材的煎法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好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使中药的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和保健。

制煎中药时,适宜使用石锅、陶瓷容器和不锈钢板作为器皿,严禁使用铜器。

在煎煮中药之前,应该先用凉水浸泡20分钟左右。一般来说,煎煮中药所需的水量应该是药材泡开后的1-3公分。如果是用量较大或者容易吸湿的治疗药物,可以适当增加需要的水量。

煮煎中药的时间应该基于药效而决定,通常药材需要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材不适宜长时间煎煮,应该等水煮沸后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材初煮时应该用小火煮开,然后调成慢火慢煎40-60分钟。煮煎中药时要多次搅拌药料,一般每剂中药需要煮煎两次,第二次的煮煎时间可以稍短一些。

煎中药剂量: 少年儿童每剂的量为50-100ml。成年人每剂的量为150-200ml。

基本的煎制时间:

煎煮解表药时,在煮沸后继续煎10至15分钟,然后二次煮沸10分钟。

将滋补药物先煮沸,然后继续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25~30分钟。

一般性质的药物,先将药材煎沸后煮20~25分钟,再进行第二次煎煮15~20分钟。

为了让中药材充分发挥法律效力,我们需要按照基本煎制要求,根据治疗药物的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药剂,最好进行两次煎制。煎制好的汤剂应在热的时候进行过滤,吸干,尽量减少药渣中残留的煎液。

常见的煎制中药材问题:

一些治疗药物含有蒸发成分,例如香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这些药物在煎制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浓煎,以避免成分蒸发。因此,在整个煎制过程中,务必盖上盖子。

金银花茶、黄菊花等清热药以及白蔻、蜜蜡等芬芳药物,都不必浓煎。

有些草药需要用浓煎的方法煮制,但实际上,到达哪个程度以及需要用多少水量,需要咨询中医根据疾病状况进行明确指导,不能私自增加药量或延长煎药的时间。

有些中药材,比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橘梗等含有人参皂甙的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100℃的温度,药材会立即开始烧开,出现所谓的“假沸”现象。如果此时把药材从火上拿出来,药材中的成分没有完全溶解,药效会立即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煎制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中药材汤剂的用药时间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功效。

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中药材的服用时间。对于病症在胃里(如肝病、肾病等)的,一般应该在餐前30~60分钟服用;而对于治疗胃以上的病症(如心、肺、胸隔等处),最好是在餐后15~30分钟服用。在遵循这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药物的药效。例如,清热解毒药、润肠通便泻下药、补益药应该空腹服用;健胃消食药或对肠胃有刺激的汤剂应该在餐后服用;狗驱虫药应该在夜间服用(临睡前一次,第二天早上空腹再服用一次);泻下药应该根据效果来决定剂量,切勿过量;安神药应该在临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治疟药应该在发病前2小时服用;调经药一般在经前或生理期服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推荐商品广告
*联系人:
*验证码:  
留言内容: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